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调教武周> 第一百六十四章:石头引发的血案(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六十四章:石头引发的血案(四)(1 / 5)

吏、户、礼、兵、刑、工,六部长官不时在凌烟阁前私语两句,虽然不知天后此番宣召诸人聚首是什么原因,可这点胆子他们还是有的,毕竟在场几人,除了程务挺这个武将外,都是离权力核心最近的人。

有几人也不时偷偷观望一眼一副老神在在模样的程务挺,这人手底下握有重兵,已经有些年头没有归京,虽然手下大军称不上精锐,但也不是寻常府军可比。

他们当然不会害怕一个老武夫,几人虽然都是同辈之人,但论权威,当然是他们更胜一筹,只是有三个人的消失,让他们看向程务挺的眼神有些玩味。

我们说过,朝中其实文武分工明确,政治团伙间也是一样,文臣在朝中说话的底气,有一部分便是源自于团伙中的捆绑武将身上。

这倒不是说所有人都有拥兵谋反之心,而是自古以来的传统,文臣可以在朝中替他们谋福利,那武将就要用自己的长处给他们硬腰杆。

是以裴炎案发,刘郭二人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程务挺,甚至郭侍举差点脱口而出“兵谏”二字,这兵谏可不是闹着玩,和谋反姓质已经非常接近了。

统治者向来对下面的武将也忌讳颇深,我们看正史轨迹中,裴炎被杀之后,紧接着便是程务挺被立斩军中,甚至连一道明确圣旨都没有发下,再反观刘郭二相,也不过是被贬一级,含恨而终。

文武的区别待遇听来确实令人咂舌,可也很好理解,文臣口诛舌谏只不过是说说,一个武将铁了心来趟浑水,那可就不是说说了,这个时代可没什么深入人心的不能跨级调动的规定。

有句话叫做“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是真的,将一旦在外,那整个军队都只归他一人调动,史上不乏有人造反,手下军队打的天昏地暗时才知道原来这是在造反。

这也是唐末节度使造成藩镇割据的原因之一,都是为自己在谋福利。

在场众人各个面色轻松的同时,也颇有些玩味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