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明末疯狂> 第三百二十五章又闻喀秋莎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二十五章又闻喀秋莎(1 / 5)

吴世恭在这时候肯定是不能够分散注意力,去观察左右两翼明军的状况了。

吴世恭不知道的是,总兵杨御蕃率领的明军左翼,在遭受了五百名骑兵的侧翼攻击以后,却并没有立刻崩溃。在遭受了大量的伤亡之后,杨御蕃竟然把冲过坡顶的明军左翼兵丁给撤了回来。

不过明军左翼的状况并没有变好,撤回坡顶以后,他们也给叛军纠缠住了。所幸的是,面对优势叛军的围攻,左翼的明军依然成建制地进行着抵抗。这也可以看出杨御蕃作战时的顽强作风。

而右翼的辽东军,他们在一开始明军炮队射击后的冲锋过程中,遭受的伤亡几乎是忽略不计。可是在战车阵前短短时间的被屠杀,辽东军却一下子倒下了六百多人,其中有一百多人是辽东军各级军将的家丁。这让辽东军的军将们几乎要气得吐血。

可是辽东军毕竟战场经验丰富,见到了自己遇上了埋伏,也见到了叛军战车阵后的叛军骑兵出列,辽东军是毫不犹豫的,有序地转身而逃。退回到他们出发的位置,摆出了一副防御的阵形。

其实在这里就可以看出,战场上的每一个战术动作都需要留有余地的。比如刚才在辽东军的冲锋中,他们兵丁之间相隔的位置就很讲究,可以有空档让兵丁转身。

这其实也就是一种战场经验。当时冲锋的时候,辽东军肯定不会知道坡后有着叛军的战车阵埋伏的。但是他们就预留了这个转身的位置,却让遭受埋伏以后的辽东军,可以顺利的转身,有序地向后退去。

而中路丘磊的明军,却没有这种安排。所以当他们转身逃跑时,就会陷入混乱,反而是想跑都跑不快,甚至出现了自相残杀。

不过虽然辽东军及时后退了,但是他们也不能够一直后退,把撤退撤成了溃退,如果是那样,那么辽东军可是真的要万劫不复了。

但是到底时间太短,辽东军也不能够完全做好防御,当叛军的骑兵和老辽军逼上来以后。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