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明末疯狂> 第三百五十九章内宅风波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五十九章内宅风波(1 / 5)

吴世恭是等了良久,汝宁军的大队才姗姗来迟。他们没办法行走得快啊!因为汝宁军所携带的大包小包的东西太多了。

这次和汝宁军同路的陈中之和江澄部,以及燕定山的漕兵部队,凭着吴世恭手中的那张朱大典的手令,在这一路上是吃得满口流油。

也许是朱大典疏忽了,他并没有收回那张手令。可吴世恭可不会忘记这张含金量极高的神器啊!他在归来的路上是拼命在沿途州县使用,毫无顾忌。反正不用也会过期作废的。

而这次到了济宁以后,吴世恭准备在济宁最后大捞一票。而且有着燕定山这个已经升任为副将的本地武官带领,吴世恭肯定能够捞到大量的好东西。

在明朝,为了保证漕运的安全和及时运输,当时的明太祖朱元璋把凤阳卫和扬州卫合并成为了漕运军队,设总兵一名,副总兵若干率领,归漕运总督指挥管理。

而明朝的漕运总督其实是个兼职。而主要的官职是地方巡抚。巡抚着凤阳、淮安、扬州、庐州四府,滁、徐、和三州。衙门设在淮安。

当然,这位身兼两职的巡抚大人是掌管本地相当多的卫所军户和战兵的。不过负责漕运的漕兵,却都是凤阳卫和扬州卫的军户。

在明朝开国的时候,这个安排很妥当,因为当时明朝的国都就是南京。但当明成祖朱棣迁都至北京城以后,漕运的重心就迁移到了大运河上了。

因此,象燕定山这些凤阳卫和扬州卫的军户,也迁移到大运河各个要道上长期驻扎了下来,几代人繁衍,他们也就在各自的驻扎地落地生根了。就是前文出现的那名漕帮的堂主唐六。他也是这些军户人家的后裔,只是因为他是旁支,没有抽调到他当漕兵罢了。要不然,唐六也根本不可能在大运河上这么吃得开。

当然,燕定山、唐六他们的祖籍还是在凤阳或者扬州,他们的老家、祖坟和族中亲属许多还遗留在了当地。

而燕定山的驻扎地就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