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明末疯狂> 第七百三十五章对友军的最后通牒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百三十五章对友军的最后通牒(1 / 5)

一开始,洪承畴是以调集的军队不足为理由;接着以粮饷未到位为理由;再接着以冬季辽东寒冷、不宜作战为理由。其实洪承畴之所以拖延着出兵,就是想要通过冬季的寒冷,逼迫着清军不能在野外围困锦州,就想要不战而解了锦州之围。

这个想法应该说很有道理,但也反映出洪承畴极其没有进取心。他向朝廷要兵、要粮饷,索要一切,却把希望寄托在天公作美。可是皇太极却没有让洪承畴如愿,他让洪承畴看到了什么叫做人定胜天。

作为一名优秀的军事统帅,皇太极一向是秉承着一次战役实现一个目标;一个目标动用足够的实力。因此,皇太极在战前早就考虑过在围困锦州城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所有困难了。

按照皇太极的部署,清军在锦州城外挖建了四条围困城池的壕沟,并且修建起了两道围困锦州的城墙,完全就是在锦州城外建了一座城外之城。

并且清军还在两道城墙之间修建了木屋,作为兵营驻扎军队,完全把攻城战变成了围困守城战,因为论是明军从锦州城内突围,还是从外面救援,都不得不攻破这两道城墙,形成了一个转攻为守的局面。而且有了这些木屋,清军也肯定不怕辽东冬季的寒流了。

除此之外,清军还组织了大量的包衣、奴隶,在锦州城四周耕种,就是要减少军队粮食供应的不足和运输的损耗,一副和锦州城拼粮食消耗的样子。

说实话,为了攻下锦州,清军已经是全国总动员,几乎能够动用的男丁都动员到了锦州城,一副破釜沉舟的模样。如果明军可以打破清军在城外的封锁。只要有哪怕一次能够运粮入锦州,那么清军就将全军崩溃,国力也将受到极大的损耗。

因此,此次战役称之为决定两国国运的决定性战役也不为过,洪承畴的谨慎态度也可以理解。唯一值得商榷的是,洪承畴过于谨慎了,而且谨慎到了极点,甚至这谨慎的态度连大明朝廷也有些忍受不了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