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草清> 第五百四十七章 都是被逼的……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百四十七章 都是被逼的……(2 / 6)

拉来的三具宝贝,其实是三尊铁炮坯。以生铁回炉退火,再经锻打,完全是不计工本的精雕细琢。

说到“坯”字,炮兵头目赵汉湘就惊呼出声:“铁芯铜炮!?”

关凤生点头:“没错,铁芯铜炮,这可是云南炮匠带到佛山制造局的技术。”

早前佛山制造局领下攻城重炮课题,从立项到定型,经历了若干阶段的论证。

首先是造哪类炮,很多人下意识地认为,该是臼炮,工艺要求不高,炮也不会太重。

但这条路线被否决了,臼炮射程太近,对手必然会有火炮,生存力太弱。

长炮自然没必要,因此短炮就成了最佳选择,而这个选择,竟然跟后来海军苏比克海战的经验一致。

接下来又面临一个重大难题,还是用铁造么?

佛山制造局造铁炮已经很有心得,技术已是全球独步。但造到三十斤炮就已非常吃力,受制于材质和冷却问题,废品率非常高。要造两百斤铁炮,几乎是难于登天。

不少人提议采用老技术,也就是铜炮。但仔细讨论后,也否定了这条路线,原因是不管黄铜青铜,铜炮越大寿命越低,而且随着发射次数的增加,射程和准度也降得很厉害。更为重要的是,用铜的话,炮就非常庞大,估计得十万斤以上。

这时一些基层炮匠提了意见,说云南那边会造铁芯铜炮,让制造局顿时开窍。

当年吴三桂守山海关,手下炮匠就有了如此发明,之后到了云南,这项技术代代传了下来,还没断绝。

佛山制造局飞马从云南把相关人等拉了过来,云南炮匠懂原理,特别是懂铁铜结合的窍门。而佛山制造局精于铁事,全力钻研铁炮坯,二百斤巨炮再没什么不可逾越的技术障碍,顺利地诞生。

八尺长(2.7米),内径十寸,生铁炮弹重180斤,在佛山制造局测试,能在两里外,将普通的五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