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草清> 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父子论人人皆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父子论人人皆一(2 / 6)

,不过是虚妄,就如大同均平一般,永不可及……”

果然,这转折很大,李克载是若有所思,皇三代们年纪太小,就觉得皇爷爷的话上天入地,一会烈阳一会寒冬,着实把握不住,都有些发晕。李肆倒不指望他们有所领悟,而是如华夏传统教育那般,先灌进去,随着年岁增长,再一点点理解。

“我们就从……何谓今人世说起。”

李肆再一转,李克载也有些发晕,一股熟悉的感觉弥漫在心。小时他经常听父亲跟段宏时辩论,两人也如这般,好好说着这事,忽然一下就飞了,等你跟着飞上去,呼的一下,话题又入海了。只有坚持下去,跟到最后,听两人绕了一大圈,忽然回到原来的话题,此时才彻悟,原本的话题已经解透了。

因此当李肆问他:“今人世与天人大义,孰为因果?”李克载咬咬舌尖,鼓足心力追了上去。

“今人世根底是银钱衡人度世,天人大义,也即是天人三伦,是护持今人世的人心之根。银钱衡人度势之潮在前,大义在后。二者相交,再相互融汇,乃成今人世。”

李克载的回答是标准答案,大义的根底是各种学思,这些学思早在百家争鸣前后就已奠定根基了,如同西人的希腊时代。只有当时势演进到某个关口,给了某类学思成长的机会时,这些学思才可能跻身成为大义。而这可能姓,还需要李肆开新世之引领,才能变为现实。

时势在前,大义在后,二者又是相互作用的。时势没有大义配合,无法越过关口,鼎革人世。大义没有时势之根,依旧只是零碎的学思涌动,不可能上升为完整的大义。

李肆再道:“因此看人世之变,根底在时势,时势根底又在天人之变,我们就不能陷于大义之中,就不能去究是非,不能拷问功罪道德,不能有褒贬之心。以近于上天之眼俯瞰人世,上天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先将心提到这个境界,我们才能将人世种种看得真切。”

这个好理解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