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明朝好丈夫> 第四百零二章:君臣心不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零二章:君臣心不同(2 / 5)

加身?可要说他是逆臣,又与大明朝修订的宋史有些出入。

太祖皇帝起兵反元,因此一直以延续宋室正统自居,这就是说,大明朝是大宋朝的延续,这个延续不只是衣冠和血缘上,更是对宋朝的态度问题,比如大明开国之后,就曾一再肯定宋太祖的功绩,对宋太祖陈桥兵变之事决口不提,就算是提起,也都是以下头的将士催逼为由,尽量显出赵匡胤的无奈。

所以大明朝的朝廷一向将赵匡胤在后周的一段历史定姓为忠臣的形象,朱佑樘虽是皇帝,却也不可能否认这一点。刘健这句话的厉害之处,就在于这个问题朱佑樘很难回答,你不能说赵匡胤是逆臣,可是赵匡胤既然是忠臣,那么为何会有陈桥兵变?你皇帝说柳乘风是忠臣,那么谁能保证他不是赵匡胤?

朱佑樘一时语塞,不过从本心上,他是不愿意这么急匆匆地将柳乘风召回来的,毕竟皇上亲自下旨召人,难免面子上抹不开,柳乘风有大功于国,这倒好了,刚刚立下了功,宫里就怕他谋反,把他召回来。那他朱佑樘和南宋皇帝赵构又有什么分别?

其次就是,宣府的事儿,他还真有些担忧,闹出这么大的动作,肯定要有信得过的人镇着,柳乘风也是很好的人选。

面对刘健的话,朱佑樘选择了沉默,用沉默来反对刘健的催问,良久,他才道:“朕乏了,刘爱卿先退下吧,朕会再思量思量。”

说是思量,可是刘健却摸透了朱佑樘的姓子,心里不由叹了口气,知道朱佑樘这是打定主意了,只好起身离座,道:“老臣告退。”

从正心殿出来,刘健披上大髦,步行到了内阁,内阁值房里因为光线较暗,所以点了许多蜡烛,灯火通明,李东阳和谢迁二人都埋首在各自的案牍后,见刘健进来,都是古怪地看了刘健一眼。

刘健坐下,叫了书吏去斟茶,李东阳终于开口道:“刘公,陛下召见说的是什么?”

刘健在内阁里是绝不会隐瞒什么的,而且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