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隋末> 第552章 得民之心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52章 得民之心(1 / 5)

刘炭头一边排着队,也一边与老丈人交谈。

聊了半天,他才知道老丈人不是一般庄户人,却是耕读传家的读书世家。前几年河北乱起,老丈的儿子被征入辽东送粮,结果却一去不回。开始家人还以为在辽东遭遇不测,后来才知道居然是跟着陈王留守辽东。

等到第二年开春后,儿子虽是文弱书生,可却入了无帅府做文书,虽无品级只是小吏,却也是让人惊喜。年后,老丈就带着一家人迁移去了辽东,分得田地宅子,再加上儿子得到的封赏,一家人却也是摆脱了河北的混乱。

随着辽东军入河北,老丈的儿子也是调入了燕京朝廷的尚书省户部中任一小吏,虽然只是一个从七品小官,可却也是六部京官。等儿子在京安顿好后,他又与一家人跟着搬到燕京。不过等到高阳老家重又被朝廷收复之后,乡土观念比较重的老丈还是回了老家。

回家之后,他在乡下开了一间私塾,给乡族孩童启蒙。不过学堂不大,只有他一个先生,可孩子却多。这次他听京城的儿子来信说朝廷正有意把当初辽东的学堂制度在河北颁行。

按照朝廷的学堂制度,每百户左右的保,会设一蒙学,而每千户左右的里则设一小学堂。县则设一县学,郡设郡学。这其中,保与里所设的学堂,保是蒙学,专门启蒙,里中所设小学,则是启蒙之后进学的学堂。这两个堂,是地方必须开设的官学,朝廷承担经费及先生薪水,地方承担屋舍,桌椅及维修,蒙学与里学中进学的孩子不用承担一切费用,且是必须强制进学。

而县学,则不是强制的,只要愿意上,及能承担的起费用的孩子,都能上县学。郡学,则属于高等学堂,必须是优秀的县学学生,才能进入郡学中学生。而郡学学员则每年可以参加尚书省的选才考试,选优异者为朝廷官吏。

听老丈人说,郡学并不是最高等的学堂,听说在郡学之上,在朝廷中央,还设有几所更高级的学院,分别是太学和国子监及讲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