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初唐大农枭> 第三百零八章 上台讲话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零八章 上台讲话(1 / 5)

一万贯一年的学费,要说谁交的不心疼,那是不可能的,普通权贵家,只供一两个嫡子的还好,大家族里,动辄十个八个甚至十几个以上的,那可就是一笔大开支了,人数要是再多一些,别说是家族,就是国家级的财政,也是负担不起的。

比如高句丽,仅靠国家财税,就只能负担五十人,一年要缴纳的七十五万贯学费,差不多占据了他们全国税收结余的一大半。

而他们的皇室,则最多只能供三十人左右在洺山书院读书,还不到国内第一豪族的渊氏的一半数量,四十五万贯的学费拿出来之后,皇室的吃穿用度,就只能与普通殷实人家相比,稍微一过,内府库就拿不出钱来了。

连目前东亚地区国力仅次于大唐的高句丽都是如此,更加别说新罗百济等小国了,他们除了国家供应和王室供应的学生之外,再加上国内所有大族供应的学子数量加起来,也不超过一百人。

不过,这里几十,那里几百的,加起来数量就多了。

洺山书院之所以会有一千多外籍学子,正是因为招生的范围比较广的原因。

东北诸部,每个部落送来十几个,这就近百人了。

三大突厥汗王,每人送来百十个,这就几百人了,再加上他们旗下各个大部落的酋长,每一个送来五个八个的,那就又是好几百。

单纯的以国家财力支撑学子到洺山书院读书的,倭国算是最多的。

于秋暂且答应了,收纳犬上三田耜带过来的三百倭国男童入洺山书院读书,不过,犬上三田耜必须将从倭国带来的一千船白银,全部用于缴纳学费,并且,在年底之前说服厩户出让倭国矿产开采权给洺州矿业集团。

这些白银有一大半,现在其实是在山东世家手中的,怎么找他们讨要,就是犬上三田耜的事情了。

如果不能给于秋满意的答复,不仅这些倭国学子将会被洺州限制自由,洺州的战船,还会亲自去倭岛找厩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