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初唐大农枭> 第四百一十六章 四海通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一十六章 四海通商(2 / 5)

,小老师,比老师年龄还大的学生,可谓遍地都是,也不知道夏国如此不遗余力的推动教育的劲头,别国会不会学习跟进。

反正,在于秋回到夏国的时候,也没有收到来自于李唐朝廷投入教育方面的大额贷款,他们只是象征性的再度增加了一百个保送到夏国洺山书院读书的贫困学子的名额。

现在看来,李渊应该是老了,没有那么大的魄力了,一年上千万贯的投入,而且还要持续很多年,让他根本看不到低,这种入不敷出的事情,他可不打算干,简单的来说,他还没有达到无视自己的私欲,一心为国家着想的境界。

他更想要的是稳健的财权,缓步发展在他看来也挺好,反正现在李唐是打不过夏国的,而且,有夏国在,别的国家也不敢来惹李唐。

而在于秋看来,这是一种短视的行为,会让整个社会的发展脚步迟缓很多年。

所以,在马周发完言之后,于秋又开口道,“我们还需要加大对于教育的投入,既然所有学生都是从一年级开始教,那么,我们可以用摄像机,录制标准的教学视频,在每个学校的礼堂开大课堂,用电影播放机同时教几百上千的学生,让一些已经脱盲的普通百姓做助教,管理孩子们的次序,让几个学校负责人主管课业就行。

这样可能会比用那些洺山书院正在读二年级,自己本身都还不是很成熟的学生来教他们会好一点,也不会耽误了这些学生的学业。还大大的减轻了人力成本。”

“上百套电影播放设备?”会议室内,所有人都有些难以置信的看向于秋道。

于秋笑了笑道,“不是上百套,是至少几百套,让每个学校,都配备多个放映设备,教多门课程。反正录制视频,制作电影胶片的技术已经被我们攻克了,批量生产就已经不难了,成本并不算高。

而且,我们还可以通过广播,来教那些家长如何辅导孩子们的功课,至少保证他们在小学的这几年时间里,把语文,数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