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初唐大农枭> 第四百六十六章 到了走出去的时候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六十六章 到了走出去的时候了(2 / 7)

,有可能会被夏国洺山书院录取为特招生,免除一切学杂费。

此外,电台还报道了李唐的一系列政治改革举措,将苇泽关方圆五百里设为承州,苇泽关城为承州治所,并与巂州,宁州,登州,泉州,广州,交州,新州等七州一同划为经济特区,李唐朝廷专门在夏国银行贷款五千万贯,用于关中和这八大经济特区的基础建设。

最后就是所谓的经济特区的免税政策了,这些政策可是听的正在夏国的各国商家一阵兴奋,连早餐都不吃了。

二十年内,农工商税全免,二十年以后,再看情况决定,最多半税。

而且在这些经济特区投资置业的规模超过一万贯以上,会白送长宽三丈的城区土地,投资职业规模超过十万贯的,白送长宽三十丈的城区土地,投资职业规模百万贯的,白送长宽三百丈的城区土地,依此类推,经济特区的城区,不设边界,来多少钱的投资,都有土地给你。

而且,夏国二十八大集团,以及夏国银行,将在一年内,分别进驻这些经济特区开设分厂,由于农工商税收全免,在这些经济特区产出的货物,将会出现一定程度的降价,分地区产出不同,可能只需要夏国现在的商品八成左右的价格,就能在那些经济特区就近买到很多种货物。

这对于商人来说,可都是好消息。

比如,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他们今后将只需要走几百里海路去登州,就能以八成的价格,买到在夏国购买的同样的货物。

龟兹,于阗,高昌等国,只需要走三千里左右的路到宁州,就能以八成左右的价格,买到夏国的货物。

其它各个方向的国家亦是如此,最关键的是,他们卖给李唐或者夏国的东西,也不需要多走几千里到长安或者夏国本土了,在这些作为口岸的经济特区,他们就可以交割货物,完全不用交税。

这一政策,对于整个商界来说,无疑是一场大地震,因为,所有人都感觉自己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