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奋斗在洪武末年> 第231章 蓝玉要远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31章 蓝玉要远征(1 / 5)

太子请自己去东宫讲课,莫非自己有机会成为太子师?

黄观照着自己的大腿根,狠狠掐了一把,没错,真疼!

他是有史以来,唯一的六元不假。科举场的超级吉祥物,但菜鸟毕竟是菜鸟,还真别觉得自己是个人物。

不服?

去城门外瞧瞧,当世第一功臣的人皮,就挂在外面!

你不过是科举考的好而已,跟当官做事,差着十万八千里呢!

黄观终于懂了,难怪柳淳没收下他,如今来柳家贺喜的,勋贵最低一等,也是侯爵,其余包括锦衣卫指挥使,提督皇家银行的茹太素,甚至他的老上司,翰林学士刘三吾,这几位文臣都来了。

别看柳淳结交的文官不多,但份量绝对够。

刘三吾是公认的大儒,在宋濂死后,执掌文坛,地位非常尊崇。

顺便说一句,在古代,值钱的是大儒,不是才子。

就像黄观,考了六元,也仅仅算是才子这个档次,距离大儒,还差着十万八千里。就算他能诗词文章两开花,没有十年二十年的积累,也到不了大儒的境界。

大儒厉害的是能解释经典,比如最典型的就是朱熹,明朝科举考四书五经,圣人微言大义,比如孔子的一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该怎么解读,是不是可以随便发挥?

当然不行,要去看朱熹的解释!

你要是超出了朱熹的范围,或者跟朱熹背道而驰。对不起,写得再好,没有用,跑题了!

像刘三吾,他没有朱熹的地位,但他可以对朱熹的一些观点,发扬光大,对朱子疏忽的部分,进行拾遗补缺。

光是这一点,就很了不起了。

比如像柳淳提出爱有差等,华夷之辩,以此来改写明朝的外交方略,老朱当然同意了,可在事后,刘三吾花了足足两个月的时间,考证典故,寻找圣人的言语,也翻出朱熹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