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策行三国> 第868章 子弟兵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68章 子弟兵(1 / 3)

一秒记住【 】,热门全本小说免费阅读!

虞翻向孙策汇报了盛宪的建议,孙策才知道王充这位汉代思想家也是会稽人,而且就是上虞人,与虞翻家邻县。

《论衡》后世被冠以唯物主义的头衔,如雷灌耳,但王充这个人却远不如作品有名。在这个时代更是名声不彰,除了本地人,知之甚少。孙策原本不太清楚这其中的原因,他听说过这部书,但没有读过,更谈不上研究。听虞翻介绍,才知道《论衡》是一部离经叛道的书,其中有很多对儒门、儒学的反思,比如反对厚葬,反对谶纬,更严重的是他反孔子。

严格的说,王充不是反孔子,而是反对神化孔子。汉代谶纬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神化孔子,孔子不仅是圣人,还是神,比如说孔子当泗水之葬,泗水为之却流。王充反对这样的风气,他力图剥去孔子身上的神性,将他还原成一个人。

这显然与儒门越演越烈的社会风气背道而驰,所以王充的学术不仅无法传播到中原,就连本地人对此都不以为然,知道的人不少,但赞同的人不多,虽然他们都知道王充的很多论述很有说服力,但非圣这点瑕疵足可以将所有的优点抵消。

盛宪在这个时候提出传写《论衡》,很大程度上是意气之争,要与吴郡学者争锋,但有一个背景也不可忽视。孙策本人就喜欢以事实反驳空谈,而且他对儒家经典的评价也不高,在某种程度上和王充的学术观点有契合之处。某种意义上,这是盛宪在思想上向孙策积极靠拢的表现,虽然盛宪本人未必意识到,意识到了也未必肯承认。

虞翻对这个趋势持欢迎态度,认为可以因势利导,大力推动。对中原人来说,吴会是边鄙,学术风气不如中原浓厚,变革的阻力会小一点。如果以此为契机革新儒学,吴会成为新学术的发源地,对孙策、对吴会都有利。

孙策接受了虞翻的建议,让他全权负责,不必事事请示,事后通报一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