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策行三国> 第1912章 棋逢对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912章 棋逢对手(2 / 5)

,所向披靡,很多人都不知道他得了什么秘笈,直到《论衡》印行天下,他们才恍然大悟。后者让士大夫对《论衡》深恶痛绝,蔡邕不敢公布《论衡》,也与此有关。

杨修的几篇文章也是如此。论理以事实为依据,并附有大量的数据计算。很多事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搅缠不清,可是用数据来说话就能一目了然。比如分析大汉这百余年的土地兼并,杨修把人口、土地数量和皇室、宗室、官员、士大夫的比例一一列出,事情就一清二楚了,造成经济崩溃的原因就是皇室、官员、士大夫的庄园占有了大量的耕地,却不用缴税,皇家财政无法支撑。在这其中,阉党固然难辞其咎,可是与大量的士大夫相比,阉党所占的比例非常有限,数量庞大的世家、豪强才是罪魁祸首。

杨修分析这件事的目的不是为阉党翻案,而是为了说明孙策为什么要夺取世家的土地,又为什么要建木学堂、本草堂,鼓励读书人从工、学医,但客观上却打了士大夫——尤其是党人——一记响亮的耳光。偏偏这些数字不是从宫中秘档里摘出来的,就是从地方数据而来——比如党人的大本营豫州,他在孙策身边做主簿时,正是孙策整治豫州世家的时候,大量的数据都经过他的手,件件有据可查,即使是推理也有据可依,让人无从反驳。

对这样的文章,仅仅讲道理是不够的,没有精确的数字,没有严密的计算和推理,你说得再漂亮也无法说服人。至于圣人,他根本不在乎。学而优则仕就是圣人之言,但杨修明确反对,用几个冷冰冰的数据就瓦解了这句话的正确性。

大汉能提供的官员职位有限,又有一大部分被质子、荫任所占,每年从太学生只能选一百人为郎,连三万太学生都安置不了,读书人越多越麻烦。让读书人去从工、学医,不仅能让他们自食其力,还能让他们有益民生,两全其美,比让他们一心做官强。

孔融已至不惑之年,与人论战无数,却是第一次面对这样的对手。他在南山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