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策行三国> 第2196章 相见欢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196章 相见欢(2 / 5)

的奴隶,汲汲于心的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真正的读书人最远大的理想不是像王莽那样做皇帝,而是像伊尹、周公那样做帝师,换一个说法也可以叫强臣。

但强臣也是臣。两千多年的帝国史上,强臣很多,篡位的却寥寥无几,比起手握重兵,动不动就弑君篡位的武人,读书人还是有点底线的,五代以后,宋以文制武,其实也是没办法的选择。

对荀彧个人来说,经历了党锢之祸,他对臣权的渴望更加迫切。孙策愿意以礼相待,保持君权、臣权的平衡,他求之不得。有了这个前提,再谈如何保持平衡才有意义。

实事求是说,对孙策的态度,荀彧是有些惊喜的。他没想到孙策会有如此开明的想法,毕竟孙策对读书人——尤其是党人——的观感一直不佳。不过想想孙策施行的新政,再想想他那些看似惊世骇俗、离经叛道,却又振聋发聩的言论,荀彧又释然了。

这就是五百年一出的圣人,他就是为了拯救这个乱世而来。与他相比,先帝刘协虽然聪慧过人,不失为一代英主,毕竟离圣人还有一些距离。他败在孙策手中,不冤。

难怪他走得那么平静。或许,他也看清了这一点?

荀彧答应,他回去认真整理一下思路,再提一个具体的方案,届时提交孙策与张纮、虞翻等重臣一起研究。他对新政有认识,但没料到孙策对自己的期望这么高,准备不足。他向孙策建议,希望能将从兄荀悦纳入小组。荀悦一直从事学问研究,最近又在研究汉史,理论基础扎实,可以帮得上忙。

孙策一口答应,并向荀彧推荐了仲长统。早在几年前,仲长统就开始研究这方面的学问,现在也有了一些积累,可以助荀彧一臂之力。如果有必要,可以和杨彪、黄琬一起共事,他们也有这方面的研究。

荀彧感慨不已。孙策早有这方面的准备,只是缺一个合适的人领头罢了。杨彪、黄琬都年近六旬,体力不够,仲长统又太年轻,实践经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