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都市言情>我的光影年代> 第二百零二章 喜剧市场(2/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零二章 喜剧市场(2/4)(3 / 4)

电影的票房也占到了四分之一…

很多人说《泰囧》配不上现在的票房,那是因为你们真的不了解电影市场!

首先,票房高的电影≠高艺术价值的电影;

高艺术价值的电影≠人们喜爱的电影。

有一个词“曲高和寡”或许可以说明这个道理。

《泰囧》不是一部艺术价值非常高的电影,但它绝对是市场经济中的好电影,因为我们判断的标准是票房。

《泰囧》符合了目前市场的调性,它定位的是“类型片”,而且是“搞笑类型片”,它的市场人群在哪里?

城市!白领!学生!

涵盖了大部分的观影群体——不是那帮专家、教授…

我们不以票房论电影质量的高低,但是,商业片的成功,一定是符合大众口味的电影,很多电影都是希望电影演绎自己的个人情怀,但同时又希望大众能够与之达成默契,但很多时候恰恰相反,所以,我会说做艺术片就不要想票房了!

其次,在国内做喜剧其实是很难的!

国际通用卖座的喜剧三大规律:性、宗教、政治,我们都不能用!

香港电影前辈们鼓捣出了无厘头,被称为后现代喜剧,但是嫁接到我们身上,总觉得有隔阂…

《泰囧》已经做得很不错了!

做一部合格的喜剧真的很难,煽情比喜剧更容易,因为人性中柔软的地方很好找,找到它,撞击它,眼泪出来了,创作者就成功了。

喜剧就完全不一样了,想搞笑,意味着创作者必须承担着所有的不公正。

歧视、灰色地带、不理解、相互折磨、小人物的辛酸和狼狈等等负面情绪…

很多创作者尝试稍微再喜剧作品中加入适量的哲学思考或者道德反思或者人性光辉,但这玩意很难平衡…

平衡好了,人家说你有情怀,平衡不好,如果一句批评是一颗子弹,您且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