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都市言情>逆转重生1990> 699【地产大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699【地产大亨】(2 / 5)

少林寺》会突然火爆全国。

在电影院一票难求,无数人因为买不到票而懊恼,这时候熊耀华把自己手头搜够的3000张票以“一元”一张的高价出售。

那个时代,还没有“黄牛”的概念,法律在这方面管制的也不算太严。

这让熊耀华如鱼得水,在三百变成三千之后,他继续使用这一招,依靠《少林寺》在全国上映的“时间差”,不断在各大城市,以及县城等地大肆抢票,囤积《少林寺》的电影票,然后高价卖给观看这部戏的观众。

胆大,心黑,脸皮厚。

通过做黄牛,熊耀华把这三点发挥的淋漓尽致。

靠着这一仗,熊瑶积攒了差不多三万块的资本,在八十年代,三块钱绝对是个巨大的数目。

熊耀华就是靠着这些本钱,继续在商海上折腾,接下里他所做的就是卖对联,和卖鞭炮。

那个年代,没有禁令,家家户户过年都要贴春联,放鞭炮,尤其鞭炮的利润极大,熊耀华靠着手头的三万块,在中海市设置了三十多个炮仗批发店,做起了鞭炮的垄断生意。

一串鞭炮进价几分钱,最高可以卖到两三块---嫌贵吗?除非过年你不放炮。

就此,成百倍的利润,让熊耀华一飞冲天。

熊耀华成了那个年代的“暴发户”,然后进入90年,他又从暴发户晋身成了“大款”,资产过百万,不过他还不满足,这时候他瞄准了中海市的地产业。

在熊耀华看来,中海市庞大的人口基数就是一个巨大的潜力值---1300多万的人口,这需要多少套房子,何况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长,未来更是可以突破2000万!

与此同时,90年中海房地产的发展还很缓慢,很多老百姓根本就没有买房子的觉悟---准确地说,这个时期国家政策负责“分房子”,尤其对那些国企员工来说,吃穿住用行,几乎都是工厂和公司包办,根本就没必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