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万历新明> 第四百二十一章 棘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二十一章 棘手(3 / 5)

育策略并严守秘密,被此时竟然发展到三十多人。这些人在各部、司都有,平时聚会互通消息、针砭人物,并且有了明确的政治纲领——就是王通读给沈一贯那篇“结社誓词”。

揭帖案中,王通被皇帝面授机宜,主攻方向一直都是反变法的“党派”,抓住了核心之后,案子也顺利告破了。

在反对张居正任总理大臣一事上被罢官廷杖的官员中,有一个给事中叫乔祯维。他有一个同族弟弟叫乔礼维。此人中举后来京参加十四年的会试,结果名落孙山。

乔家虽不算大富之家,但供家中子弟走举业还是毫不费力的。因此乔礼维就留在京师准备下一次考试,在各种文会和同学间的应酬中接触到“隆庆党”外围人物,并也成为其中一员。

按照这些“朋友”的观点,乔礼维文章老成,十四年的大比文章花团锦簇,“通识直指”等科目也没有扣分之处。因此没上榜的原因只有一个:乔礼维被他本家哥哥乔祯维连累了。

后来,乔礼维在几次文会中更是被公认文章第一,心态却逐渐失衡——文章再好,今生没有进士之望。钻进牛角尖之后,他有些放浪形骸,整日醉醺醺流连花丛,就有会馆中同乡写信,将他的状态告知家中亲朋。

到揭帖案发生前,乔家家长的信也到了,催他返乡,否则就断了他的留京花销。乔礼维越想越郁闷,临走前想出口恶气,一时脑热带着家仆趁夜色将宋九的打油诗贴了好几十张。

贴完揭帖的第二天,乔礼维就雇了马车出了京师。若锦衣卫按照纸墨等线索追查,此案永远不能破。但王通从“隆庆党”入手,将所有成员的活动轨迹对照后,发现他在揭帖案第二天出京,那就准没错儿了。

八百里加急到大同,破家逮问,当然水落石出。

案件尽管厘清,但朱翊钧却觉得棘手——自己定下的变法大政不能说错,但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嫁接”,或者说是一种“揠苗助长”,大明从思想上并没有做好进入资本主义的准备。因此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