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诡三国> 第2042章谏官之职,中正平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042章谏官之职,中正平和(2 / 8)

了宋代之后,二者合流,并称『台谏』,总监政府、百官,对于君主的讽谏职能却日益萎缩,于是乎宋代君权反而更强,并绵延后世。华夏封建王朝中央君主集权体系,即自台谏合流后逐步成型和完善。

当然各朝各代都会表示,官员到了一定级别,都可以都可以上书指责君主的过失,甚至还有设立各种铜匣,接收不记名的表章的,但是实际上都不长久,也多有弊端。

今天郑玄特意提出来,隐晦的表示当下西京尚书台其实就是一个小朝廷了,而斐潜既然广招人才,也架设了不少的机构,从军政两个方面来说,都可以算是比较严谨和完善的了,可为什么偏偏不设立诤谏之官呢?在朝中,谏官之设是为了讽谏君王,而在西京尚书台,骠骑将军大权独揽,无人可以制约,倘若不设谏官,随时指出施政过程当中的失误和缺漏,就不怕办错事么?

呵呵,老子会办错事?

这个自然是斐潜脑海当中第一个冒出来的念头,但是看着郑玄,斐潜又意识到当有了这个念头的时候,其实也离办错事不远了。

谏官,确实是斐潜之前没有考虑到。如今一个参律院,一个直尹监,一个负责立法,一个负责记载,然后再加上庞统掌管的司直系统,大体上来说都是针对于百官的,对于斐潜本人的进谏官职,确实是一个都没有。

当然整体而言,斐潜现在还是比较开明的,在决断大事的时候,也经常召集庞统荀攸等人商议,最后才会确定下来,所以似乎也没有专门设立谏官的必要,同时么,终究谁都不乐意整天一举一动都被人盯着,随时挑错……

故而谏官之设,压根儿就没往斐潜的脑袋里去过。听得郑玄之言,斐潜不禁有些皱眉,『西京仅为行台,天子位于许县,何必于此设谏官?』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郑玄看着斐潜,缓缓的说道,『谏官非止人主所用也……上位之人,有过而无可诤谏者,必然闭目塞听,甚至专断独行,而坏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