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诡三国> 第2613章进化,非我族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613章进化,非我族类(2 / 9)

在其他很多地方都有,这些眼线给斐潜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有一些会直接递送到斐潜这边来,而另外也有一些则是由庞统尚书台进行处理,比如阴山的南匈奴的情报。

斐潜微微皱眉,然后接过了庞统递送上来的情报,上下看了起来。

造纸术的研究和改良,带来了很多新的变化。

原本的『学富五车』,现在如果将那些木牍竹简全数改成了纸质书卷的话,恐怕一车,甚至半车,就装得下了。

知识的承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资讯的流通速度也得到了加快,就像是之前若是要传递这么些消息,要么就必须要简略,要么就是派人带着厚厚一卷书牍竹简……

斐潜看了,摇了摇头笑道,『这真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其实么,这句『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在春秋左传之中,并非是像后世那个的意思,最初的本意是说楚国人的……

春秋晋楚争霸,鲁国处于两霸主夹缝中,鲁成公去朝见晋景公,遭到了无礼对待,气不过,打算投靠楚国,他的臣子季文子便劝戒:『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楚虽大,非吾族也,其肯字我乎?』这个族,原本的意义是很狭隘,实乃异姓之氏族,并非民族之族。

甚至在更早的时候,夏商周三代,都非同族。

从部落的氏族到华夏之民族,华夏之人已经是走了几千年。到春秋时,国野渐渐消弭,才有了『诸夏』的称谓,又到了汉代,也才有了『汉人』这一统称。

所以,斐潜在此时说这句话,并非是什么纯粹民族主义,也和血缘无关,而是一种站在地域和政治上的观点。

华夏之,则华夏。

蛮夷之,则蛮夷。

楚虽为颛顼、祝融之后,但长期僻处南方,饭稻羹鱼,受到中原姬、姜、子姓诸侯歧视实属寻常。就连正儿八经的姬姓后代,鲁国妥妥的同族吴王,也因为生活方式上蛮夷化,最终废弃礼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