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东汉末年枭雄志> 五百三十九 魏军的强势威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五百三十九 魏军的强势威慑(2 / 4)

不过在北伐扫荡南匈奴和鲜卑人获得全胜之后,郭鹏就把并州的守备兵里的五千人派驻到了幽州的辽西郡,交给辽西太守田豫统领,让田豫麾下的守备兵增加到了一万人,以此为讨伐公孙度做准备。

青州的守备兵在徐州之战结束以后就全部撤销,保留了一万人的兵员额度,是留给正在创建之中的水师的。

太史慈原本担任楼船校尉,统辖一千人的水兵在大海上操练。

等徐州之战结束以后,青州水师的水兵人数已经超过五千人,于是郭鹏晋升太史慈为楼船中郎将,将青州水师的名额扩充到了一万人。

兖州原本就是两个练兵大营所在的军事重州,当然也有守备兵。

徐州到手之后,兖州各郡国的守备兵和守备职务取消,归入泰山大营内。

其后,郭鹏又动手把泰山大营往徐州东海郡搬迁,改名为东海大营,以此削减兖州过于沉重的军事负担和军事职责,也要就此强化郭鹏在徐州的势力,深深扎根进入徐州。

豫州有两个守备,设置在颍川郡和汝南郡。

颍川守备为李典的叔父、魏国建威将军李乾,汝南守备则是魏国威烈将军郭烈。

汝南置守备兵一万,颍川置守备兵一万。

大体的防线构成就是如此,主力战斗部队的人员就在二十六万上下。

但是军事构成之中不仅仅只有战斗兵员这一种,辅兵也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世人熟知的火头兵就是辅兵的一类,而不同时代不同朝代对于辅兵的定义也有所不同。

春秋战国时代,军队分为上军中军和下军三种。

上军就是战斗主力,中军是负责守备,下军则负责差役,就等于是辅兵。

而西汉那种全国类型的兵役制度之下,一年份新兵只能做一些守备和杂役的工作,相当于是辅兵,两年份的兵才能战斗,属于战斗兵。

在郭鹏麾下,近几年来,辅兵的定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