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东汉末年枭雄志> 一千一百四十八 黄龙殿会议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一千一百四十八 黄龙殿会议(1 / 4)

,最快更新东汉末年枭雄志 !

袁嗣非常清楚这件事情一旦发生会造成什么结果。

这就和当年的罢黜百家,石渠阁会议还有当年的白虎观会议是一样的,胜利者占有全部,失败者啥都没有了。

当年的百家争鸣,后来的十四家家法,到现在皇帝只允许五家家法转为圣人法留存于世,其他的通通罢黜。

当年无论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还是石渠阁会议和白虎观会议,那都是不见硝烟的战场,打着学术交流的旗帜,干的却是绝门绝户的事儿。

多少学术派别在这中间消失的无影无踪,大家都清楚。

所谓的学术会议,不过是利益分割,谁比较合适,比较符合统治者的想法和意见,那就留存于世,谁不合适,那就完蛋。

而在这个过程之中,皇帝毫无疑问发挥了巨大的甚至是主导性的作用。

只有强势的、统一的帝王,在他需要的时候,才能动用他的威望和权势对国家学术思想进行一次重组。

皇帝必须要强势,且掌握足够的资源,能让学术宗派看见利益。

学术宗派看见了利益,自然就会飞奔着来求皇帝选择自己而不选择旁人,皇帝强势且有实力,能够在政治场合上发挥巨大的作用,才能决定选谁不选谁。

皇帝需要学术宗派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构造国家思想,从而顺应统治。

学术宗派需要政治利益告诉自己的门人——抛弃他,跟着我,有肉吃。

本质上是双方的一次互相妥协,但是并非每一位皇帝都能这样去做。

汉朝有两次大的学术重组,每一次都是几家欢喜几家灭亡,每一次留存下来的体系都会更加稳固,更加具备可持续性,除非出现大的问题,否则不会给皇帝钻空子的机会。

而现在,却是出现大问题的时候。

维持这套体系的汉王朝灭亡了,崭新的魏帝国建立起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