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东汉末年枭雄志> 一千二百七十九 郭鹏东巡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一千二百七十九 郭鹏东巡(2 / 6)

玉米和番薯,郭某人肯定不会像现在这样几乎等同于拿着鞭子鞭策臣民们去赶着修建大运河。

不用争分夺秒,不用和老天爷抢时间,抢人命,抢未来。

只要把这些高产作物散发下去广泛种植,就能抢到未来。

但是他没有。

他没有高产作物。

可就算没有,几千年下来,中国人不还是活着吗?

华夏数千年的历史,不正是数千年与天奋斗与地奋斗与人奋斗的艰难生存史吗?

郭某人不能拿未来去赌,历史上也没有先例可以去追寻,无论是秦汉,还是后来的东晋和宋齐梁陈,都没有治理过如此庞大的疆域和如此庞大的人口的经验。

魏帝国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另类,彻头彻尾的历史的意外。

魏帝国走上的是一条被郭某人以惊人的演技和决然的信念带偏了的历史轨道。

这条路最终能走向何方呢?

郭某人并不清楚。

任命太子监国,留下一半的领导班子,郭鹏带着剩下一半领导班子从洛阳出发前往冀州的路上,做出了这样的思考。

春秋时代的人们已经提出了多难兴邦的看法。

而在郭某人看来,多难怎么会兴邦呢?

没灾没难才能发展。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扛过多灾多难并且一直顽强的生存下来的邦国,一定是最兴盛的邦国。

土豆,玉米,番薯,虽然好,虽然重要,但是也并不一定现在就要拿到手里推广出去,而且想拿也拿不到。

现在能从亚洲一路前往南美洲寻找高产作物的大海船能否打造出来还是个问题,就算去了,能否活着回来也是个问题。

希望过于渺茫,寄希望于高产作物是不理智的,是一种懦弱的逃脱的想法。

没有上天眷顾,难道自己便不能生存吗?

郭某人不信这个邪。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