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东汉末年枭雄志> 一千四百四十六 太上皇的大手笔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一千四百四十六 太上皇的大手笔(2 / 5)

果要问他当皇帝以来最得意的事情到底是北伐鲜卑成功还是开创科举制度,他一定会说是开创了科举制度,废除了察举制度。

军事上的功勋,随随便便一个天降小猛男就能做到,但是政治文化上的事情,非真正的千古一帝不能办到。

而他郭某人就是这个千古一帝,他把教育资源从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消灭了一整个特权阶层。

无论放在哪个时代,这份功勋都是值得大吹特吹的。

所以在眼下的全国各地的官办学宫、学校里,郭鹏的画像都是挂在每一个教室里。

他的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永恒的名言,全国学子都被要求背诵、记住,做梦说梦话都要能说出来。

从郭鹏退位之后还要掌握学部主管教育这一点来看,郭鹏对教育抓得不是一般的严。

所以眼看着他活蹦乱跳的还要出去搞巡游,旧时代的遗老遗少们除了痛恨、诅咒之外,什么也办不到。

之前学部颁布了很多要求天下各州郡的教育部门办理的事情。

比如扩建校舍、扩招学生、确保每日一餐午饭的贯彻落实,确保书本、纸张、笔墨的免费提供等等。

以此为吸引,吸引诸多学龄幼童入学就读,尽量多的吸收更多幼童入学读书。

并且进一步提出要在兴元十年之前,在全国的每一个县都设立一个县学,进一步教育下沉,进一步方便学龄幼童入学读书,分担州学宫和郡学校的教育压力。

这一政策从兴元元年九月开始颁布的时候就要求开始办理。

首先要求做到的是京畿地区,洛阳周边各县被首先要求每一个县都要开建县学,正式名为学堂,面向本县内所有学龄幼童。

以洛阳为中心,逐步向周边地区铺设开来,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一起拨款支出,力争在兴元十年之前完成此事,不得有误。

学部的这一大计划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