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科幻灵异>纳米崛起> 第六百六十章 人造器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百六十章 人造器官(1 / 4)

黄修远看完岭南材料研究所的汇报,又看了看通用型纳米机器人的详细论文,内心浮现出一丝难得的欣慰。

近期视察了一系列研究机构的陆学东,此时也在一旁,同样在浏览着岭南材料研究所的成果。

他露出一丝笑容:“了不起的成果。”

“我们刚好有空,一起过去看看吧!”

“可以。”

黄修远对于岭南材料研究所的成果,有一种别样的情绪,这两年来,他减少了自己在科研项目的直接指导和干预,该抓学术机构、科研机构的制度和管理。

显然他是为了避免过度拔苗助长,让大中华的学界养成依赖他的坏习惯,而是要有自己的精神。

纳米机器人在二十一世纪的三十年代,就开始日渐成熟,要不是四十年代的生化危机,严重杀伤了人类的有生力量,导致学界出现大倒退,纳米机器人技术不会等到五十年代末,才大规模井喷。

而被黄修远改变进程的当今,此时的科技水平上,整体逼近二十一世纪的五十年代,除了生化就是相对落后一些,其他就是都快赶上来了。

现在他的目的就是,要激发大中华学界的活力,加上他未来记忆中的知识,让中华文明迈入星际时代,完成他记忆中的遗憾。

黄修远这些年的动作,其实证明了就算是没有他,很多科研人员也可以研发出超时代的技术,他们仅仅缺少一个平台罢了。

就好比方同风、卫国忠等人,在之前的研究所中,不过是普通的研究员,就算是有成果,还要被侵吞、“共享”,等熬到头了,也到四五十岁以上了。

一个科研人员最宝贵的年龄段,一般是30~45岁之间,他们比年轻人更加沉稳,也积累了足够的知识基础;比起45岁后的老年人,他们又精力充沛、富有创造力。

如果不能让30~45岁的科研人员成为核心,反而去指望45岁后的“大佬”,那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