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朝为田舍郎> 第二百九十一章 以攻代守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九十一章 以攻代守(3 / 5)

们的簇拥下开始巡视城防。

龟兹城的安西驻军已被高仙芝全数征调,城内只留了一千名城卫军,说是城卫军,说直白点其实就是团练兵,从城内的寻常男子里征召的,很少有过正规的训练,无论列阵还是个人搏杀技艺都与普通百姓毫无区别。

唯一不同的是,他们比百姓多了一件兵器,甚至连兵器都没有统一的制式,五花八门什么稀奇古怪的都有。

团练兵在唐朝时被称为“团结兵”,自高宗皇帝以后,由于大唐的府兵制渐渐崩坏,而雇兵制又一时难以形成战力,于是在高宗李治执政时下旨允许各地折冲府可适当招募百姓为团结兵,平日务农,偶尔操练,与敌交战时团结兵可为正规大军之辅助。

“团结兵”这个兵种说来处于一种比较尴尬的地位,正规军瞧他们不上,作战时大多数时候其实是搬运军械粮草的苦力,官府没有兵饷发放,顶多管两顿饭,而他们自己也没什么士气,更没有战斗力,就这么挂着一个兵不兵,民不民的头衔。

顾青在官员们的簇拥下巡视城防,特别留意这些团结兵,见他们列队站在城头,手里执着卷刃的破刀,或是削尖的长棍,甚至还有钉耙锄头之类的农具,松松垮垮站没站相,队列也是乱七八糟很不严谨。

说他们是乌合之众都是严重侮辱了乌合之众。

顾青暗暗摇头,这样的团结兵对战争毫无用处,他不知道节度使府是怎么想的,既然耗费粮草养了这群兵,你们就好好操练他们呀,让他们形成战斗力,战局胶着之时说不定能派上用场,养而不练,练而不用,纯粹浪费粮食,招募团结兵的意义在哪里?

于是顾青忽然有了一个决定,此战过后,扩充团结兵,并且每日操练,将自己麾下部将中的精锐将领派过去操练他们,半年内应该能形成战斗力。

“把这些团结兵全都撤下城头,由我麾下左卫将士接管龟兹城防务。”顾青指着城头下令。

旁边的官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