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都市言情>带着医院回80年> 第930章 芯片成了拦路虎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30章 芯片成了拦路虎(2 / 4)

但还有一个难题,那就是“芯片”技术。

1993年,华国也有自己的半导体和集成电路技术,也能制造1微米的芯片,但无论是产量,还是技术水平都已经远远落后于国外了。

这是一个非常遗憾的事情,要知道1978年,霉国gca公司推出世界第一台商品化的分步式投影光刻机——dsw4800,光刻精度3微米左右。

仅过了两年,1980年,清华大学也研制出第四代分布式投影光刻机,精度高达3微米,芯片研发技术仅次于美国,接近国际主流水平。

结果到了80年代中后期,因为光刻机的研发是需要大量资金支持,有些人舍不得花钱了。

于是“造不如买”思想成为主流。

看到这4字方针,大家是不是很眼熟?

一门三忠烈家族就是“造不如买”的坚定鼓吹者,甚至不惜将强烈要求自主研究芯片的某院士一脚踢出去。

因为这位“忠烈”觉得自己没必要投入太多去研究芯片,反正从国外进口也便宜。

当霉国硅谷“八叛徒”中的诺伊斯和摩尔创办了如今辉煌仍在的英特尔,硅谷开始受到政府的强力支持的时候。

当曰本政府组织企业与科研机构协同作战,成立了日后影响巨大的“vlsi研究开发委员会“,让原本互不通气的企业与企业间相互交流,举全国之力发展芯片。

甚至连棒子国这个原本没有集成电路和半导体技术的国家,也意识到芯片的重要性开始发力的时候。

华国某些人居然说芯片不用自己造,国外造好了咱们买现成的就行,又便宜又方便。

这种人,真的应该吊死在街头,向国人谢罪。

典型的“卖国贼”,最大的“汉奸”!

1993年,华国引起了所谓的最新技术,也仅仅是能制造1微米的芯片技术,就这,因为生产工艺等制约,成本还非常高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