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都市言情>乐队的盛夏> 三百九十五章 大巧不工!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三百九十五章 大巧不工!(1 / 4)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

当青花瓷优美的音乐,和唯美的歌词响彻在千家万户的电视机中,所有正在看节目的观众们,都被这首歌的魅力瞬间征服了。

前世,有人曾说,中文写歌词的美,方文山不输李商隐、李煜。

不知他是否确实值得这么高的评价,但至少这也是一种肯定吧。

《青花瓷》作为方文山登峰造极的一座,他不但凭借这首歌获得了华语金曲奖的最佳作词人,这种“字中含诗”的独特中国风歌词创作理念,也影响了后续十多年华语乐坛的中国风歌曲。

这首《青花瓷》从编曲,配词,到唱腔,宛若天成,浑然一体,唱法也如同乐器一样,和谐自然,即使听不懂也感觉很美。

而音乐专业领域的人士们,看到这首歌后的冲击,其实比观众还要大。

从音乐角度去看,《青花瓷》这首歌其实并没有任何“创新”之处。

在主歌副歌两段的和弦采用的其实就是司空见惯的标准流行歌进行。

“1645/13625”

也就是常说的万能和弦“4536251”

这种和弦进行可以说,不光被很多很多很多流行曲用烂了。事实上和声教材里也是最基本的和弦进行。

所以,单从和弦进行上看,其实并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

但是神奇的是,同样是万能和弦,在别的歌手手上,只能创造出一些都被听烂了的流行商业曲套路,甚至十几首歌裁缝在一起听都不会有什么违和感。

但是万能和弦在叶未央手上,却完全变的不一样了,编曲上的巧思,让原本很普通大众的和弦进行变的别具一格。

《青花瓷》的旋律,听起来和同样用万能和弦创作的歌曲却完全不一样,细腻而又优美,整首作品就是一个整体,没有分离感,好像真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