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零九章:这个项目我投了(2 / 4)

“哪用得了这么多,最多两百来万就够了。”

“规模太小,我可提不起兴趣,要建就建白云山最大的,将厂房建到填埋场去,橡胶和塑料一起搞,必须抓紧,这一行虽然好赚,但去得也快,再过几年讲环保了,这一行就没得捞。”

“咱们投资到位,花几年时间做大,转石化生产线。”

林岭东是过来人,他当然知道发展走向。

废品的挥手利用是个大行业,在前期化工产能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废品的回收再利用,对制造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助力。

从小瓶1毛,大瓶三毛,到废铁废铜,在马路上捡还不够,每年的垃圾都需要大量的海外进口。

就像达拉维有句话。

在达拉维,没有任何一片塑料会被浪费,每一张纸都可以找到买家。

整个达拉维贫民窟,就是几十座超大型的垃圾山,数十万达利特依靠分拣垃圾生活,仅靠双手整理,将种种废弃物筛选出来。

这是最为廉价的原材料。

印度为了加入世贸组织,就曾经答应这一条件,替西方国家处理洋垃圾,你只管派船去拉回来就行了,白送。

很遗憾。

某地,也是如此!

就日常的生活垃圾,也需要大量处理,分类拣选。

这一块儿,做得最好的当属曰本,在战后恢复的一段时间,曰本人为了发展经济无所不用其极,原材料的短缺,令他们大肆进口洋垃圾,修建江东海上填埋场,东京废物战争,将垃圾实行严格分类。

可印度就比较草蛋了,将垃圾场修建在孟买市中心!!!

广東的填埋场也很巨大,在白云山。

这一波红利可以捞足10年。

除此之外,还有个大部头的产业。

……服装!

宗祠的第一间工厂,便是服装工厂。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