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顽贼> 第三百八十九章 攻守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八十九章 攻守(2 / 7)

超远射程外把他杀死。

而国师汗是万历十年生人,如今已有五十一岁,有限的一生中统率天山南北,身经百战享受荣华,就算运气差到被一颗飞来铁球干掉,也死而无憾。

他怕的不是死,而是重炮的实心铁弹对士气打击尤为严重,而且能遮蔽指挥创造混乱。

战场瞬息万变,几颗实心炮弹也许杀不死几个人,但当军阵的指挥失去协调,实心弹的威力将会在其他军队的辅佐下直线上升。

比如一个摆出横阵的千人队,军官的左侧或右侧被实心弹集中命中,整条横队断成两截,单侧几百名士兵在短时间里成为失去指挥的状态。

中军下达变阵或移动的命令,另一侧收到命令开始变阵,整个军队就会脱节、混乱,给指挥增加难度,敌军捉住时机趁势掩杀。

这种威能,绝非几门放散子的小炮、打死打伤一二百人所能比拟。

这种畏惧重炮的心理,使国师汗选择以快打慢的进攻策略。

快是突破,慢是敌军调动。

在重炮从南面完成调动之前,快速集中精锐兵力设法突破车阵薄弱点,以短兵相接,将汉军拉入近战。

车阵最薄弱的地方,就是东南方向集中十六门狮子炮的炮兵阵地。

那里作为阻碍的车辆沙袋存在缺口,使用刀矛的步兵也难以在火炮间隔里展开,强攻那个方向,不但能为两侧突破减少火炮的威胁,还能以最小的代价冲入军阵。

唯一的难点在于……进攻士兵要面临正面进攻炮兵阵地的惨烈伤亡。

这也是这个火器进步的时代里,所有将领必须做出的艰难抉择:是选择和投射力量远胜自己的敌人互射直至落败,还是以部分伤亡作为代价,把敌人拉到跟自己同一个水平线上。

实际上这个问题考验的并非是将领的仁慈之心,而是他们对军队的控制能力,以及士兵对取胜的渴望。

恰好,在这个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