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都市言情>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39章 乾隆爷的枪手(为舵主亡灵笙歌加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9章 乾隆爷的枪手(为舵主亡灵笙歌加更)(2 / 4)

第二特点是“快”。

清代文学家、史学家、诗人赵翼,就是写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那位,曾见识过乾隆皇帝“风一般的速度”——上一次厕所,他就作出来了四首诗!

这可不是造谣,而是记在当时笔记里的。

写诗就跟现在的人发朋友圈似的,一会儿一首不算,还天天刷屏!

所以,乾隆皇帝找沈德潜唱和诗,也就没什么奇怪的了。

可问题就在于,乾隆皇帝只给了一首诗,让他和九首诗!

沈德潜看了一下题目——《消夏十咏》。

这里面,乾隆皇帝写了第一首诗《消夏十咏·其一·荷》:

“澄思临池镜,含情对月窗。春光回洛浦,秋水忆湘江。

爱看花无万,宁闻格有双。坐参兼倚咏,声色任摐摐。”

沈德潜并没有因为难度太大,而心生不满,反而欣喜异常。

他活了70岁,早就成了人精,哪里还能不知道,这可是讨好乾隆皇帝的好机会啊!

唱和诗?写9首?

这算得了什么?

沈德潜早年师从叶燮学诗,曾自诩深得叶燮诗学大义,所谓“不止得皮、得骨,直已得髓”,其自负可见一斑。

因此,唱和诗对于他来说,不过是毛毛雨。

很快,沈德潜就写下了《消夏十咏·其二·蝉》:

“何处咽笙簧,千林曳响长。怀秋予有意,入夏尔偏忙。

暂息缘朝雨,群兴噪夕阳。中郎精博物,琴韵识螳螂。”

这首“和”诗,不仅在诗意上,而且在题材乃至风格上,均与“唱”诗保持了一致,可以说是相得益彰。

没过多久,沈德潜便完成了《消夏十咏》唱和诗。

除了其二以蝉为题外,之后的八首和诗则分别以扇、蛙、萤、冰、月、雨、瓜和蛩为题。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