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大清隐龙> 1622 帝王治国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622 帝王治国(2 / 4)

,属于天子权威型的,这种一般多出在开国皇帝后的二三代帝王,比如说朱棣,比如说康熙,比如说李治、李隆基等等。

这一类帝王登基的时候,朝中老臣还有不少,辈分都比他高,也许老臣们对皇帝都很忠诚,可是毕竟执掌权力时间太长了,老臣手下出现了大量的门生故吏,而这些人就是党派的雏形。

对于皇帝他们敬畏,但是达不到从内心的感情共鸣,有时候皇帝的命令和本门师长老臣之间的利益有冲突了,这些臣子甚至会倒向那些老臣而不是皇上。

面对这样的朝局,有的皇帝选择了对抗,也就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尤其是那些牢牢控制军队的强势帝王多选择这种办法,铁拳砸碎党派。

而另一种性格比较文弱的皇帝,则喜欢用党派来制约党派,相互平衡用张三对付李四,用王五对付赵六,巧手善调党派之间的平衡,不让任何一个人做大,从而保证皇权的最高权威,这也是一种非常不错的选择。

第三种皇帝控制朝政的手段,就比较极端了,就比如说载淳现在玩的这种,皇帝亲自下场组建自己的党派,亲自和老臣争夺权力。

能逼的皇帝亲自下场,这就说明王朝已经进入末期,靠君主自身的声望已经压制不住臣子的野心。想靠平衡制约之道调节朝政也是妄想,因为这时候朝中派系已经做大生根,完全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生存子生态。

最明显的一个标准就是,朝中党派拥有了兵权!这就很可怕了,当臣子能够控制军队,而皇帝却只能一边看着,那么摆在皇帝面前的就只有两条路可走了。

一个是安心当傀儡,另一个就是亲自下场双方杀个你死我活。

自古对军权的争夺都是极其血腥的,清朝虽然是中国封建集权最顶峰的时代,但是军权依然是生命线。

比如说湘军,从这支军队诞生到最后消亡,满清压根就没动过吃掉他的心思,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根本就吃不掉湘军,就算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