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大汉第一太子> 第0339章 两相全害,取其轻者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0339章 两相全害,取其轻者(3 / 7)

市场的运转,是以关中粮商运粮出关,转输关东,以促成‘关中、关东皆苦于粮米稍有不足’的供需关系,以维持粮价居高不下;

但在刘盈趋势少府以官方身份下场,一举垄断粮食市场之后,这种固有模式却被顷刻间击破。

想想就知道:在刚成立不久,尚未完全安定的汉室,将粮食这种战略资源运过函谷关,显然不是关东那些土财主能做到的事;

失去了‘手眼通天’的关中粮商,关中粮市和关东之间的联系,自然是被轻易切断。

如此一来,早先被粮商群体合为一体的关中、关东粮食市场,便也自此分割成了两个独立的市场。

——在粮产充足,且有少府‘宏观调控’的关中,粮价平稳下降,自汉十一年春的二千多钱每石,已经降到了去年秋收后的二百钱每石;

而在粮产不足以供应需求的关东,粮价却仍旧居高不下,常年维持在二千钱每石。

至于原因,可谓是极尽复杂。

有天子刘盈‘厚此薄彼’,以优先供应关中、北墙卫戍部队为主要方阵的缘故;

有关东粮商群体‘囤积居奇’,为利益抬高粮价的缘故;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由于垄断关中粮食市场的少府,供应关东的粮食量不足,以及供应价格不低。

便拿去年秋收之后举例:

按照少府于秋收之后发布的公示,少府今年收购粮食的价格,为一百五十钱一石,售价则为二百钱一石;

与此同时,为了能确保自身的垄断地位,少府‘每石一百五十钱买入、每石二百钱卖出’,原则上都是无限量购入、售出。

但在供应关东之时,少府却是摇身一变,从垄断关中粮食市场的狗大户,陡然变身为了‘平准均输’的坚定卫士。

对于供应关东的粮食数量,少府严格遵照了刘盈交代的‘优先确保关中粮食市场、朝堂用度,以及军队补充’的原则,将对关东的粮食供应量,维持在了全年五千万石以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