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大明第一臣> 第一百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大胃口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大胃口(3 / 7)

“没错。”朱元璋道:“和州百姓,还有咱们朱家军,都盯着夏粮,如果能顺利收获,和州就稳了。而元兵袭击和州,未尝没有抢夺粮食的心思,至少要破坏夏粮。”

李文忠用力点头,“舅舅英明,那……咱们就放弃了和州?这样岂不是更让元鞑子得逞吗?”

朱元璋大笑,“这就要看咱们的优势是什么了……取得和州之后,咱们派军剿匪,各地均分田亩,组建民兵,任何一个村子,都有咱们的人!”

李文忠默默听着,心里头却是波澜起伏,相当震撼。

历代都有皇权不下县的说法,且不论是不是真的,权力的体现是什么?还不是有多少官吏,有多少驻军,能不能及时向下传达消息……其实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邮权就是国家主权的重要体现。

不管多么偏远,多么闭塞的环境,只要邮递员能赶过去,能传递信件,能交流信息,这就是国家主权所及,也就是实际控制的区域。

邮权所及,主权所及!

所以那些在边疆偏远区域送信,坚守几十年的邮递员,才那么了不起,值得所有人铭记。

一国疆域,不是在地图上自己画出来的,而是实际控制了多少。

而在农业社会,想要在每个村子,编织出一套行政体系,哪怕只是简单的传递消息,也是不可能的,成本高到足以让财政崩溃……

收不上那么多钱,请不起那么多人,又何谈皇权下乡?

遇到了征税,征用民夫,甚至是赈济灾民,教化百姓,这一类的事情,只能靠着士绅去做,所以才有了天子和士大夫共天下的情况。

所以几乎所有时候,不是想怎么样就能怎么样的,政治经济条件决定了,你只能那么办。

欧洲的单产更低,农业剩余更少,他们连一套完整的行政体系都编织不出来,只能采用分封制。

直到全球殖民,工业化开始,有了庞大的结余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