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大明第一臣> 第一百九十四章 仁慈的朱叔叔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九十四章 仁慈的朱叔叔(3 / 6)

收商税……哪一样不需要大量的人。

历史上老朱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是占据一地,然后征召当地贤良,授予官职,管理地方。

像刘伯温等人,就是他打到了浙江地区,这帮人才投降的。

早期的这帮文官,还真是牧守一方的典型,一旦在某地为官,下面的书吏都是他们自己挑选的,也都听他们自己的。

老朱就算有天大的精力,也没法微操到县衙门的用人……而这些人又往往随着主子,鸡犬升天,占据关键位置。

不光武将一呼百应,早期的文官也有这个本事……空印案,郭桓案,之所以会牵连那么多,砍的就是这些爪牙,斩草必除根,这就是老朱的风格。

有人会觉得朱元璋残忍,有人觉得痛快。但不管怎么说,老朱不是疯子,他做事都是有自己的考量。

张希孟给了老朱另一种选择,那就是不遗余力,培养自己的人才,成千上万培养,在军中,在民间。

借着均田的机会,争取让更多的农家子弟入学,读书入仕,形成一股庞大的力量。

还是那句话,如果只是单纯分田,不动员百姓,不教化人才……等过了几十年,均田维持不住了,苦心经营的一切都会崩溃的,到了最后,甚至没人替你说话,种种正确的政策,也会被泼上无数的脏水,黑白不分,是非混淆,明朝历史,那么多的争议,就是源于此。

话语权太重要了!

在这一点上,朱元璋跟张希孟是高度一致的,老朱读了这几年书,连诗都会写了,那水平也提升极快。

“真没有想到,拿下了宣城,还掌握了笔墨纸砚之乡,从此教化士卒百姓,就方便多了。”

张希孟一笑,“主公所言极是……其实还有一件事,也可以提上日程了。”

“什么事?”

“宝钞!”

老朱还是怔了怔,他对货币这块,还是有些迟钝的,但是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