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大明第一臣> 第五百九十七章 怀王千古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百九十七章 怀王千古(2 / 5)

司发给运单,盖印后写明字号、引数、商号和指定销盐县份。沿途关津,依例查验,验引截角。每引一张,运盐一次,盐已卖尽,限五日内赴所在地方官缴引,违限不缴,同私盐罪。

很显然,这么一套繁杂的程序,就是为了杜绝私盐,保证盐税。

但凡事经常会事与愿违。

将盐法定的这么严密,各个衙门都能插手,从户部,到盐场,再到沿途官吏,还有销售区的衙门,谁都要伸手,谁都想发财。

盐商没有通天的本事,想把食盐顺利运到销售区都是不可能的。

没有办法,只能经手三分肥,谁都分一点,雨露均沾。

结果就是老百姓承受高昂的盐价,一斤几十文,在宋、金、元三代,甚至有愈演愈烈的态势。

从某种程度上讲,大宋也靠着留下来的烂摊子,坑了两个仇人,金和元都学宋朝,结果都是胡虏无百年国运的凄凉死法。

这一波啊,大宋在臭氧层。

官盐价高质次,利润空间巨大,民间不可能不出现私盐,而糟糕的吏治,又让收买官员,变得非常容易。

等到几乎所有官员都被拉下水,整个盐法就是一笔烂账了。

谁也说不清楚怎么回事,谁都在里面发财。

这一点在大明或许会好一点,为什么说或许呢?毕竟朱元章刚刚创业的时候,手下地盘并不产盐,而是需要靠着商人,从外采购,以粮食换盐。

一直到立国之后,还大致承袭了原来的盐法。

安排合适官吏,严厉整顿,预防弊端……种种手段下去,也只是治标不治本。甚至有不少大明的新官,已经把手伸到了盐法之中,他们如何发财还不好说,但是从杨宪和胡惟庸都站出来,阻挠盐法,李善长忧心忡忡,就看得出来,这破事的水太深了。

弄清楚了这些,再看张希孟的新盐法,高明之处就一目了然了。

首先,张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