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闯关东,我成了朱传文> 第一百一十章南洋劝业会(已修订)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一十章南洋劝业会(已修订)(1 / 7)

金陵城,丁家桥

从六月份开始这里便是人山人海,仔细一瞧,来往的人各个身着绫罗,往来更无“补丁”。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清末,更是各种事儿层出不穷,除了齐鲁的动乱,徽、湘两省遭受暴雨这样需要“修船”的事情。正面的。积极的事儿也是在发生着。

1910年6月5日,在清廷内部高层几次犹豫之后,历经波折的南洋劝业会正式在金陵城开幕。到如今的9月,汉耀,正式在南洋劝业会上搭上了谷庵升最为迫切的一条线儿……

清廷的工商业博览会为什么加上“南洋”二字呢?

那是因为如今的清廷有着北洋、南洋大臣的官衔,都是商贸大臣意思,这次的南洋劝业会本是一个商业博览会,但是有着南洋大臣,也就是时任两江总督端方的参与,正式冠以“南洋”之名。

黑省分馆

“庵升,看来往后张裕酒在关东的销售,还得看你们汉耀商会啊。”一个年近70,但是健朗的不像话的老人穿着一身清廷的官服,正坐在黑省展览馆二层的接待室中,与谷庵升说着话。

头顶的红色顶戴花翎在9月的金陵有些捂脑袋,老人将顶戴取下,递给了身旁的仆人。这个清廷官员,顶戴取下,能看见这个清廷官员并没有辫子。

“张大人,张裕酒在关东的销售可以放心的交给我们,甚至,我们的货轮可以直接抵达烟台去接收货物。”谷庵升微微躬身说道,这个老人他还真得客气一些。

老人不是别人,正是张振勋,正儿八经的清廷官员,曾经三次受到光绪皇帝召见。当然他还有一个身份,张裕酒的创始人和此次南洋创业会的提议者。

在烟台的张裕酒庄,也仅仅是这个老人的一部分产业而已。在南洋,响当当的张氏商行才是这个人主要产业和资金来源。张氏商行在南洋涉足种植业、药材业、采锡业、船运业等等,生意更是做到了后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