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都市言情>重生1977年从知青开始> 第二百三十六章、想打粮食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三十六章、想打粮食战(1 / 5)

“艾森豪威尔的做法可能你们不好理解,我举个例子吧。

1931年世界经济萧条,智利铜矿出口大量减少,经济崩溃,人民生活陷入动荡,就是在这样动荡的社会中,大批学生纷纷游行罢课来反抗卡洛斯的独裁统治,其中就有未来的智利总统阿连徳。

阿连徳在1970年成功当选智利总统,上台后的阿连徳对智利进行大规模的改革,但是改革遭到了大庄园主的激烈反抗。

上任一年后,阿连徳开始大规模征收土地,很短的时间,大量土地的所有权发生了变化。

生产关系的变革并没有促进生产力的变化,土地的利用率也没有得到提高,反而粮食的产量不断下降。

1971年智利的粮食产量为136万吨,到了1972年就只剩下了70万吨。

无奈的阿连徳只能选择从国际社会上购买粮食,起初还能从苏修那里买到粮食,后来,苏修自己都是自顾不暇。

1972年,连续两年的气候异常让苏修的粮食出现严重歉收。

但是苏修一边大肆宣扬粮食大丰收,一边偷偷地从羙国购入三成小麦。虽然这波粮食大劫案让苏修看似占了便宜,但也加剧了他们对羙国的粮食依赖。

早在阿连徳上台之前,智利已经面临着粮食危机,羙国就是其粮食重要进口来源。

按照《第480号公法》,羙国对智利进行了援助。

援助主要分为三个个方面:贷款、捐助、易货交易,也就是以物换物。

援助的结果就是造成智利粮食高度依赖羙国,在1973年,智利光是用于购买粮食的支出,就花费了外汇储备的37%。

在羙国的援助计划下,智利老百姓购买了羙国的粮食,利用智利市场完成粮食的销售。然而这种低价的粮食又挤压了智利本土的粮食厂商,最终导致智利粮食彻底被羙国把控。

我再跟你们解释一下羙国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