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大人,得加钱> 第八百三十七章 老表,讨论一下鼎重不重吧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百三十七章 老表,讨论一下鼎重不重吧(2 / 4)

“表哥可知,你这一到,兄弟我就跟吃了一颗定心丸似的,从此再也不用担心夜里惊醒了。”

“老话讲的一点不错,老表老表,打断骨头连着筋,关键时候,还是表哥你顶得住,靠得住啊!”

“.....”

贾六是真心厚待老表的,不是做做样子。

因为,老表代表的不仅仅是自身的江宁将军,更代表了两江地区三省数千万军民!

如果可以乱形容的话,就是江浙财团从千里之外给贾六送来了足以让他发动一场灭国之战的支票。

这话一点也不假。

要知道两江地区的钱粮赋税几乎占了大清财政收入的一半!

而朝廷内外出身于两江地区的军政要员更是遍布朝堂。

大清开国以来,每届科举,两江地区的士子都要占据榜单一半。

三个数据说明什么?

得两江者,得天下!

先前贾六还担心老表想不开,非要把自己跟乾隆绑到一块与他这个表弟兄弟相残。

因此在秘电山东巡抚国泰通电响应直隶并组建讨逆军时,格外要求山东方面要在邻近徐州一带部署兵马,怕的就是两江地区的部队会从徐州后方攻击山东,造成山东方面首尾难顾,顾此失彼。

毕竟,山东提督惟一打仗真不是一把好手,连贾六这个大将军王的皮毛都不及。

而且两江地区万一不跟他睿亲王一条心,肯定要让兴汉军攻下安庆,直逼南京,彻底打烂两江地区的清军统治体系,这样一来,江南地区必定要糜烂,不符合和平篡位的指导原则。

现在好了,两江地区的和平解决不仅让贾系阵营多了三省之地,于大义、法统占了彻底上风,更让贾六多了一支可以调动的军队,以及支持革命到底的钱粮。

京里的老四鬼子要还是坚持不肯下野去天津寓居,那贾六只能让他尝尝来自大清旗汉军民的铁拳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