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51.丰收(1 / 9)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香城电影可以说是风靡一时。

在整个亚洲都很火,但进入九十年代后期香港电影迅速糜烂,本土市场也不行了,所以很多香港演员和导演都选择北上内地发展。

比起演员来说,香城的导演在内地拍的电影更显得尴尬,一些上世纪在香港拍出了不少经典电影的导演,在内地却成了烂片专业户。

这些导演一种要么就不断抄冷饭,重复自己以前在香港拍的那些东西。

如王京、刘真伟等,都是炒冷饭的惯犯。

一种要么就是水土不服,拍不好能属于内地的题材。

比如攀登者,其他什么都好,就是导演是香港的,所以最后崩了,还有鲜肉大业之所以烂,除了一众鲜肉参演外,导演是香城的也有很大原因。

基本没几个香城导演能驾驭属于内地专有的题材,也就是没办法接地气,哪怕是能在内地拍成好的电影,也是香港导演擅长的动作、武侠、枪战这类题材。

比如徐老怪和林朝闲。

不过,陈可新可以说是一众北上香城导演中的一个例外,他在内地拍了好几部属于内地独有的题材,不仅接地气而且口碑成绩都不错。

如后面的《中国合伙人》《亲爱的》,都很难相信这居然是一个香城导演拍出来的。

虽然有的电影仍旧有许多的槽点和不足。

但总体还是拍的可以了,在写实纪实和电影虚构夸张这两者之间的把握还不错,可以说在内地发展的香城导演中,陈可新算是比较接地气。

陈可新擅长以世俗故事、草根人物表达商业话语,体现商业价值的诉求,以影片的主题内涵表达精英思考,从而完成了商业性与艺术性的缝合。

同时,用新历史主义叙述的方式解构传统的历史主义现实观,以世俗大众的视角,从小人物人生际遇、历史轶闻中多侧面多角度的诠释历史,进行商业化表达,而主题意蕴中则体现了其对传统价值观、人生理想、人生意义、人文情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