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新顺1730> 第六六六章 给钱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六六章 给钱(3 / 6)

盐商们也见的多了,从明朝开始,就不断有人提议改革盐政,但又有哪次改成了呢?

是以盐商们秉持一个原则:说,随便说。

实际上,这不只是盐商的原则,也是此时士大夫、士绅、乃至于朝廷的原则。

因为儒家小农经济适应特色化之后,儒家有其自己的政治正确。这种特有的政治正确之下,各种奇葩的言论是从来不缺的。

缺的,从来都是做,能引人反感的依旧也是做。

就好比北派大儒,整天嚷嚷着激进的土地改革,能井则井、不能井则均,甚至还要搞三十年赎买制……

但一点都不妨碍此人名满天下,成为各处书院的座上宾。

然而,真要是有人这么做,那么就是死无葬身之地,死后可能都要被挫骨扬灰。

特色儒家的政治正确,迫使每个人都要接受他们所不愿接受的话语,然而这种政治正确恰恰是违背社会基础的、甚至是反动的。遂只能一边喊着政治正确的口号,一边做那些完全相反的事。

盐政问题也是一样。

说?说的多了。

从盐票法、晒盐法、盐纲法、盐引法、承包法、官营法……这都是朝堂上的常客,今天说、明天说,但关键是做不做?

盐商不会去恨每一个提议盐政改革的人,除非这个人真的去做。

朝堂上的改革、变法的呼声,也不只有盐政改革,实际上说法多了,但真正改的有几个呢?

是以,刘钰被皇帝派去淮北“回松江的路上顺便巡查”,到底是怎么个意思?

是要动真格的?

还是皇帝实际上还是想多要点钱?觉得之前给的不够,又不好意思再来要?

对刘钰,这些盐商的印象并不好,但之前刘钰也并不掺和盐政的事。

他们在朝中都有关系,据说兴国公从几年前入朝开始,一改之前的骄傲少年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