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新顺1730> 第七八六章 工业革命(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八六章 工业革命(三)(3 / 6)

而背后调控他们,该什么时候支持对外扩张、该什么时候觉得翅膀硬了要把全国吃掉的力量,是藏在他们背后的垄断了棉纱和长绒棉产业的资本集团。

或者说,是一条看得见的手,在控制宽幅棉布的产量和去向,决定冲击的方向。

刘钰说,现在去海外是好的。于是,在对欧走私、对南洋的印度棉布替代、以及英国被大顺的走私逼着出台了更严苛的棉布禁令的背景下,酿造出了惟新三年的印度苏拉特棉纺织萧条,并且这场萧条一直延续到今年。

看上去,好像铁轮织布机走入家庭,是稳固了小农经济。

实际上,恰恰相反。

外表看起来和小农经济很像,男耕女织,但实际上江苏省的小农经济已经被刘钰悄悄瓦解了。

每个用铁轮纺织棉布的家庭,实际上都是资本的雇工,只是工作场所在家里而不是在工厂而已。

整个流程,看似自由,实则都是严密的管控下。

南洋的棉花、苏北的棉花,在南通或者松江府,进行轧花、去籽、搓条等流程。

然后进入纺纱作坊,纺织成可以织宽幅布的长绒棉纱。

每个包买商,需要提前预定棉纱,再把这些棉纱分包给在家庭中织布的织工。

织工织布完成,拿到自己的工资——布他们无权自己处置,只能交给包买商,然后再自己花钱买布。

包买商拿到布后,印花缴税。

逃税是很难的,因为上游的棉纱被控制,能织多少布收税部门是心里有数的。原本的棉花和土纱,是无法纺出来这种宽幅布的。

布要卖到哪里去,看似自由,实则也并不自由。

被斩断的运河、盐改之后在关键地方设置的检查站、以及海运和陆运的成本差异,都限制了这些布匹的流通方向。

那些被卷入了铁轮织布机包买制的家庭,其生产的逻辑,也不再是自己用、多余的拿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