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新顺1730> 第七九五章 工业革命(十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九五章 工业革命(十二)(3 / 6)

万多盐工。每年水灾、潮灾、黄河决口、淮河上游暴涨水患、死在加固高家堰上劳役等等,可谓是每年上万那都是风调雨顺的好年头。

如今虽然改革的方向,在他们学派看来,实在是有些不仁不义,可效果真的是显著的。

淮河修了入海,洪泽湖水位渐低,封闭了淮安清河口,黄河决口和倒灌的风险小了。

资本垦荒,政府投资加资本投资,修筑了海堤、改良的河道。

最关键的,还是农村的情况的。

确实,苏、松、常、通等周边地区,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朝鲜米、南洋米、东北豆、辽东麦的疯狂引入,粮价基本保持在八钱银子一石。

亩税改革后,佃户日子过得更惨,纷纷退租。

但好处是这几年疯狂地搞基础建设,挖运河、修水利等,容纳了大量的人口。

而这些人口,又伴随着淮南圈地垦荒的力度加大,不断被垦荒公司消化。

至于附近的自耕农,日子过得,倒是真的比之前好了。

亩税改革,受益最大的就是自耕农。

而织机下乡,又使得这个以棉布而闻名的地方乡村,并没有受到新机械的严重冲击。

粮价降低,对自耕农来说,是有坏处的。

但是,亩税改革,折中了这种坏处。

甚至于折中之后,哪怕资本下乡、粮价压低,也让很多自耕农直观地感觉到,日子比以前好过了。

以前,税、赋、加派、按县纳税、乡绅避税、劳役、漕米、损耗、火耗,一圈一圈又一圈。

现在,真正的一条鞭了,统一征收固定土地税。

一正一反,加上刘钰引导的资本织布机下乡,使得这场对小农经济的瓦解,单单就苏南地区来说,还真不酸痛。

当然,从正月份到四月,上海城中,几乎每天都有饿死的、或者冻死的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