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新顺1730> 第七九六章 工业革命(十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九六章 工业革命(十三)(3 / 6)

展。

下一步就是农村旧制度瓦解、贫富分化、土地兼并、货物商品化。

但问题就在于大顺的工业革命爆发了。

因为军布税收改革而刚刚出现、刚刚发展起来的朝鲜家庭手工业,是真的顶不住大顺棉布的冲击。一点也顶不住,几年就彻底崩了。

而且,这里面朝鲜国的税制,真的是帮了个大忙——军布制度下,几十万人要买棉布交税。

朝鲜国自己也美滋滋:通过还米制,也就是朝鲜特色的强制青苗贷,利息赚一波;还米利息米卖给大顺换了棉布,再把棉布卖给百姓,再逼着百姓用布交税,再赚一波。

朝廷收入蹭蹭的涨。

本来是个两条腿轮着往前走的过程:家庭手工织布业发展,农民破产土地兼并,城市发展,以手工业为中心再逐步吸纳这些破产的人口。

现在是因为大顺工业革命的爆发,直接把另一条腿打折了。

农村破产了,手工业没发展起来。好容易靠着之前中日贸易品二道贩子积攒起来的那点资本,全都流向买办商业集团了。

买办嘛,哪国都一个吊样。

英国东印度公司,恨不得英国的羊毛纺织业和棉布纺织业全都死掉,让印度棉布直接毁灭英国的传统纺织业。

法国东印度公司,恨不得法国的殖民地咖啡种植业,全都破产,从而打开茶的销路。

荷兰东印度公司,更是再被大顺夺了南洋之后,迅速全面与大顺合作,一起消灭荷兰残余的那点手工业行会。

于是朝鲜国也就出现了孟松麓此时完全理解的现实。

这个现实,被刘钰在大顺死死压着,包括断运河、改盐政、控棉纱等,都是在极力防止苏南对周边省的冲击。尤其是断运河,使得内陆运输成本增加,初步工业革命的优势被运输成本抵消,顶到安徽就顶不太动了。

简言之,怎么解决封建社会的固有问题,是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