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新顺1730> 第八三七章 最后的布置(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三七章 最后的布置(二)(1 / 7)

话只是寻常的话。

但话里面所描绘的场景,着实吓人。

但孟松麓也知道,刘钰不是在危言耸听。

废弃运河的影响,其实至今只有江苏一省完全消除了,靠的也是几十万的闲民雇工转型,和急剧扩张的对外贸易。

从京畿到皖北,废运河的遗留问题,只是被压住了,可并没有被解决。

农民起义很可怕。

农民起义里面,掺上工商业者、河运漕工,那事儿可就更大了。

黄河决口这个事,伴随着海运兴起,已经不需要讳疾忌医。

大顺的选择,其实也真的很有限。

刘钰说,或者朝中很多人说,运河废弃,兴于海运,则淮河可治。

敢说这些话的人,庙堂之上、江湖之远,加起来不下一万。

可,要说我能根治黄河……

敢说这句话的人,大顺一个都没有。

治不了。

这是个现实。

江苏已经是天下财税之半。

淮南垦区提供了大顺第一的长绒棉产量。

徐州煤与松苏工商业的密切关系,工商业与朝廷赋税的密切关系。

这些非常现实的东西,也如刘钰所言:当运河被废弃的那一刻,保北不保南的传统黄河水灾政策,就宣告结束了。

大顺不会选择让黄河向南泛滥的。

海运兴起,使得大顺朝廷与松苏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海运兴、钱财到位,粮米到位,那么镇压也好、赈济也罢,都有操作空间。

这句话说得不需要那么直白。

潜台词就是,如果黄河从河南决口向北, 朝廷或许会默许其夺济水入海, 而不是琢磨着复黄河故道。

而这些年刘钰的改革,江苏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使得大顺对于黄河决口的善后政策,其实有了一定的倾向性。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