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新顺1730> 第四章 信不信不取决于脑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章 信不信不取决于脑袋(3 / 6)

者说因为看不懂,只能认为大顺希望在战争中中立,大发战争财。

而起,从贸易的角度来讲,似乎大顺对印度没有兴趣,也非常说的过去。

因为,不管是作为生产区、还是销售区,印度对大顺的意义都不大。

相对来说,英国东印度公司和大顺西洋贸易公司,在波斯湾等地的冲突,可比在印度严重的多。

东印度公司从贸易角度,希望得到孟加拉;可大顺从贸易角度,整个孟加拉都比不上一个红海边的穆哈。

当然两边在穆哈也没有到兵戎相见的地步,毕竟那是人家奥斯曼土耳其的地盘,还是以行贿、送礼、拉帮结派、找代理人、托关系、走门子为主。

大顺过早地表达了中立的态度,才让英国人得以在印度放开手脚。杜普莱克斯被调走之后,英国就把多塞特郡步兵团的营队,和第12炮兵团这样的英军野战部队调了过来。

等着法国人明白过来自己被耍了的时候,已经晚了。

这两支从本土调来的野战部队,在海军的配合下迅速占据了优势,并且立刻打破了两边休战的承诺,攻取了诸如金德纳格尔这样的法国要塞——为西拉杰效命的那些炮兵、还有日后在印度地区出了名的“黑暗雇佣兵团”的萨尔茨堡的莱因哈特,都是从那座要塞里跑出去的法军。

杜普莱克斯为法国留下的优势局面,此时已经荡然无存。就算法王清醒过来,再把杜普莱克斯派了,也没用了。

谷鱙

各地的节度使,在法王调走了杜普莱克斯后,就认为法国人并不可靠,开始摇摆。

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大顺全程看戏的基础上的。

否则,之前的战争,哪怕大顺这边出动一个营,甚至只提供一批专业炮手,那么就根本不是胜败的问题了,而是根本不可能打起来的问题了。

之前在要不要打的问题上,英国内部就已经出现分歧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