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新顺1730> 第二一六章 强迫去过好日子(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一六章 强迫去过好日子(上)(1 / 6)

,新顺1730

移民当然是好事,因为大顺的华北地区的自耕农,在这个变革的时代,和欧洲的农民所面临的情况是截然不同的。

欧洲的农民面临的现实,是在这个变革的时代,如何转型。

而大顺华北地区的自耕农,在这个变革的时代,面临的现实,是生存。

人口滋生、人多地少、封建徭役、地方税赋,外加铜钱和白银的兑换问题,使得华北的自耕农群体也已经有些撑不住了。

大顺的华北地区的小农经济,已经相当脆弱。

这种脆弱体现在,开国之初,百余年前,自耕农群体不需要非得男耕女织,口均25亩土地,那时候种种地,日子过得也还行。是可以余下粮食,进入商品交换流通领域的。

而现在,不是口均25亩土地了,而是户均25亩地就算不错的自耕农群体了。一般来算,五六口之家,亩产就在那摆着,人均分不到多少。

种种压迫在身上,随便举个可能最不起眼的压迫:交税要用白银,可是日常生活得用铜钱,铜钱转白银,这里面的水就深得很。

理论上讲,铜钱是白银的小额币,是有官方兑换比的。

但实际上,铜钱和白银,是本币和外币,官方的“汇率”,卵用没有。

这一点,明朝就有人发现了,说白银和铜钱,根本不是白银是“当千钱”的大钱这种关系,而是等于朝廷把发钞权让给了商人了。前朝就知道这是本币和外币,而不是大额本币和小额本币的关系。

这就促使各个家庭都必须想办法干点副业。这些副业,自然就包括纺织。

纺织,不只是自己用。还有就是要靠女人纺织,换钱,来缴纳各种税、费、劳役等等。

靠卖粮食那点钱,能把全家饿死。

不纺不行。

所以才说华北地区的自耕农经济,已经出问题了。只靠种地,已经活不下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