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新顺1730> 第二九五章 最后的闹剧(廿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九五章 最后的闹剧(廿一)(3 / 7)

动的玩法,只要你压得住、你有本事把两亿多人口快速逼到海外去种地,那也没啥问题,只要你有本事压得住。

因为,工商业确实可以容纳几亿人口。

但是,这需要一个漫长的个过程,而不是说“脑子一动、思想一开放,或者是啪的一下点一个按钮、签一个法令,刷的一下,工商业就能容纳两亿多人口”了。

可以预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工商业即便发展,农民问题依旧是大顺的首要问题。

况且说,迁徙出去的人口,人均资源人均土地占有量提升,本身也是在放大市场、做大市场。

而基本上,大顺的先发地区,已经可以确定能吃下势力范围内的全部产业,暂时也不会有竞争。这又可以容纳更多的工商业人口。

总的来说,李欗的思路,基本上是可行的。

以他说的“消灭印度的制糖业”为例。

真要是搞成了。

南洋每年需要增加大约十几万的制糖、砍甘蔗的劳动力。

东北地区又可以增加十几万种植黄豆、榨油、压豆饼、运输的劳动力。

这几十万人,又需要吃饭、穿衣服、最基本的消费等等。

又可以带动苏、鲁地区的烤烟业、肥皂制造业、纺织业、造船业、冶铁业等等,容纳更多的工商业人口。

同时,因为大豆种植此时所必须的高粱——大豆——高粱的轮作模式,又即可极大地缓解粮食危机、稳定粮价、同时反过来促进沿海地区的粮食价格进一步下降,为工商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也为方便运输地区的传统租佃制瓦解打好基础:

地主收实物租,收那三五斗,那就谷贱伤地主。有本事就搞出来大顺的《谷物法》,直接引爆先发地区的战争,资产阶级、市民、工人、东北南洋以及大量在此得利的军功贵族等种植业主、农业雇工等联合起来,向传统地主宣战,要求禁止阻碍粮食降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