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新顺1730> 第二九八章 临别告诫(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九八章 临别告诫(三)(2 / 9)

地,作为“投资基建的回报”,实质上低价售卖掉国有的土地。

也即是说,根源问题,在于大顺朝廷手里的资源太少,而民间的资本是很丰厚的。

如果大顺朝廷手里有足够的资源,那么修路就是小事,国家投资就是。但显然,大顺朝廷没这个资本。

既然大顺朝廷手里的资源显然不够,那么就得琢磨民间的资本。

资本当然是好东西。

假如大顺朝廷手里有足够的资本,依靠官办解决铁路问题,那么这相当于松辽分水岭以北的土地的增值,完全可以归于朝廷,从而实现一个正向的循环,资本不断积累增加,能干的事也就越多。

而若没有,那么又要修路,也就等于说,必须要把将来铁路带动的土地增值,交给民间的投资者。尤其是大顺已经逐渐成型的通过航运、对外贸易、垄断对日贸易等积累起来的一批原始财阀和金融资本集团。

同时,大顺的新兴军功贵族,实学派的军官团等,可能又会和这些新兴的金融资本集团通过联姻等方式,绑定在一起。

这个集团,现在其实已经开始成形。

因为,现在金银是世界货币,而大顺继承了大明的白银货币改革,同时自身又缺乏金山银山。所以,实质上,之前的对外贸易集团,就是大顺的发钞行,他们手里掌握的金银数量,其实远胜大顺朝廷——大顺的内部货币,理论上是铜钱,但是大明也好、大顺也罢,之前都没有做到“强制结汇”,即将对外贸易的白银强制兑换为内部的铜钱、或者宝钞。刘玉在先发地区试行的兑换券,也只是为资本流向内地去兼并土地、囤货居奇,设置一定的障碍而已。

李欗可能并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干什么、要干什么、干的这些事的政治经济学上的意义。

或者说,他并不是有意识地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

但是,资本主义这套东西,不是那么简单就能玩明白的。不是说建两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