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都市言情>满级考古大师> 第五十章 巴蜀之商,通达天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十章 巴蜀之商,通达天下!(3 / 4)

仁字的出现,很容易就会让人联想到西汉的汉文帝。

汉文帝在西汉以孝治国的基础上,多添加了一个“仁”字,他的治国方针和国策便是以仁孝治国。

众所周知,一个国家,上头的政策是什么,那下头的官僚们就都会没事就在这方面表表忠心。

此为“上行下效”,从古至今不外乎如是也。

所以,发现这批漆器上都用白粉书写了“仁”字后,第一时间陈翰就联想到,是否这位168号墓的墓主人,是一位汉文帝时期的官僚?

所以他家的漆器上,才大量的书有“仁”字。

至于漆器上烙印的“成市草”和“成市饱”,倒是很容易理解。

战国晚期至汉代,官营漆器的生产比较繁荣。

而西汉时期,成都更是制作漆器的主要地点。

西汉文学家扬雄在《蜀都赋》中曾说:“凋镌釦器,百伎千工。”就是对成都漆器的工艺和生产规模的生动描述。

而现代的考古发现,也同样能和史料记载相互印证。

根据出土发现,蜀郡、广汉郡工官确以制造釦器为主。

所谓釦器,便是附加钮、环、鋬、足、铺首等金属构件的漆器,可以说是最高级的漆器。

成都做得了高级货,那肯定也做得了普通的漆器。

这批漆器上的“成市”,指的就是cd市府!

而“成市草”的“草”,在西汉通假“造”字,所以是成市造的意思。

至于“成市饱”中的“饱”字,则通假“漆+包”,多次上漆的这倒工序称为“饱”。

这批漆器上烙印了这两行字,说明这些漆器的产地便是cd市府所管辖的漆器手工业作坊。

由此,也可以看得出西汉时期的商业是非常发达的。

成都距离荆州直线距离将近一千公里,但是距离丝毫不影响两地的商业交流和互通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